管理學院

運籌管理系學生大部份源自於高商或高工教育體系,綜觀本系學生數理程度與邏輯分析能力差強人意,但其課外活動力強且多才多藝,唯學生從事於讀書、研討、及學習風氣缺乏且尚待加強,其肇因於代代不良學習環境沿襲,故造就大多數學生具有「臨時抱佛腳」之讀書習性,此學習狀態不應隨之每況愈下,而極需改善與變革之以提升學生素質與未來發展潛力。個人服務於電子業界近十五年,深知就業所需本職學能、工作倫理、及管理能力之需求,技職院校畢業生終究以就業為導向,因此了解學生興趣、啟發大部分學生潛力、及提示未來就業方向為教學主要重點,故課程安排與修習科目應依就業與職場需求為方向,並適度解釋理論之職場用途加深學生印象,其次運用課程實作、軟硬體工具應用、及實務案例教學內容為輔,方可達理論與應用結合之功。
個人教學歷程不長 (僅三年有餘),但願提出拙見供新進教師之參考,建議點為:
1、訂定紀律與保有上課良好秩序:上課紀律與秩序可保障專心上課學生權益,課程中學生聊天、講電話、睡覺、讀其他書籍…,足以影響其他學生上課情緒與破壞學習環境,故授課老師應訂定上課規則與維持上課秩序。
2、定期點名並確實認識學生:安靜學生通常為教室角落被忽略之一員,加強學生能見度可提升其上課注意力與被重視感,定期點名不只可了解學生缺課情形,尚可認識全班學生與互動基礎。老師應盡量培養熟記學生姓名能力,可促使學生上課專心並有受重視感覺。
3、準時上下課:準時上下課可提高學生注意力與降低生心理疲勞度,每節課程中了應按時休息以利於下節課進行順暢與提升學生注意力。
4、課程成績計算以80-20為原則:老師可依據必修或選修科目訂定課程成績之通過/不通過比例原則,個人建議80%-Pass 與20%-Fail為比率原則,當過多或太少皆可能影響學生對於課程學習度與未來老師授課人數多寡。附註:此點見解因人而異,老師可視課程重要度加以調整。
5、講義編寫與重點分析:幫助同學讀書技巧,教師可盡量擷取課程重點並運用簡報軟體作為教學工具,並配合多媒體傳達課程內容可達事半功倍之效。
6、課堂習作與討論:礙於部分學生缺乏自主管理與課程複習習慣,課本習題習作與講解不失為提升與加強學生學習成果之方法,此習作成績可列為學期成績考核項目。課程習作中學生可互相討論並寫下自己觀點與答案 (不可copy),並於次週課程中講解與討論以有效補償學生缺乏預習與複習之學習缺憾。
7、課程實作與實務案例啟發勝於理論講解:日四技學生大部分缺乏實務經驗,故理論講解雖精闢入理,但學生焦點只置於通過考試,考後即忘效應無窮,為了促進其學以致用,教師可配合實務案例啟發學生對於理論應用處與加強其學習興趣。再者課程實作可進一步啟發學生組織與邏輯分析能力精進並培養其旁徵博引觀念。
8、雙向問答教學與樂於解答:雙向問答可使教師知曉學生對於課程了解程度,適時提問可提升學生注意力亦可促其熟悉並掌握課程重點。樂於解答學生任何問題可培養師生情感並提供學生正確學習方向。
9、鼓勵勝於責備說教:成績優劣學生皆應適時適地給予鼓勵,即使其學習態度與成績不佳,鼓勵可激化其內心世界與提升其被重視感,諸多學生應可回歸正常學習態度。



轉載自:樹德科技大學 教學卓越計畫教師教學效能實用手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tstu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