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管理學院

三年半前有機會進入樹德科技大學電腦與通訊系當專任老師,開始接觸跟以往研究工作性質相當不同的專職教書經驗,對於教學必須面對面的與學生互動,一開始因為沒經驗也是感到有點惶恐不安,剛進來時經過系上資格較深老師的教學經驗傳授,讓我得以開始在教學這條路上成長,雖然至今也只有短短三年半的累積經驗,但因為每學期不斷的修正自己課堂上與學生互動的方式、教學的方法,所以從最初的毫無經驗,慢慢的自己也摸索出些許的教學心得,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
教學首先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因此教學不是僅僅在教室而已,更是校園裡,在研究室,在電話中,在試卷上,隨時隨地的溝通與互動之中。互動的目標就是贏得同學的心,讓他們知道老師是和他們一起努力追求他們學習目標的伙伴,是他們的知音,是能幫助他們通往成功之路的朋友。
雖然我曾經在文化大學只兼過一年課,但加上來樹德幾年,觀察發現各校之間學生的程度不一,課程內容也不大相同,即使是同一班級程度也多有落差,因此教學技巧必須依學生上課反應適時作調整,不可一學期從一而終或一成不變,否則容易忽略學生學習狀況。因此個人在樹德這幾年的教學經驗淺見,在課堂大概有三個要注意的教學原則提供參考,包括引發興趣、利害關係及輕鬆教學等三項。以下就此三項教學原則分別說明:
第一、引發興趣:艱深的專業理論很乏味,即使濃縮成簡單說明,還是很難博得同學青睞,且提起精神專心聽。在課堂上,有時要想盡辦法,用各種方法讓同學喜歡上課,對課程感興趣。這時候講笑話,問問題,說時事,帶書給同學參考,就成了很重要的興奮劑,可以讓學生適時打起精神學習。如果同學還是精神不濟,這時可用做練習題目的方式,隨機請同學上講台說明,並多多鼓勵、肯定同學的表現。
第二、利害關係:提醒同學上課科目的重要性,如何與他們有切身的利害關係,不流於說教,能引出生動,有說服力的例證。依個人觀察,能吸引同學專心聽講及進一步思考的例證,最好是能提出此課程跟產業發展趨勢的相關性,或者是舉出目前在業界此領域工作之學長姐對此課程的應用性,進而引出學習重要性。
第三、輕鬆教學:講課時慢慢述說,上課如話家常,好像跟朋友聊天一樣,輕鬆而不隨便,拿著無線麥克風,隨時在教室各角落走動,讓同學覺得老師不是遠在天邊的老學究,更不是三板太郎(指上課只面對黑板、地板及天花板的老師),而是一位隨時與同學招呼、關照同學的熟人,讓上課的內容在不知不覺中,輕鬆愉快中教完了,同學也很樂意吸收。
但是總是有學習狀況一直不理想的同學,要知道學生有個別差異,需求當然也未必全然相同,因此除了課堂上多多注意這些有學習挫折同學的學習態度之外,也可以用加分的方式,鼓勵他們在下課時間多多提問。這種情形尤其是5、60人的班級最常見,這時只能儘量求取最大多數同學的最大認同。對少數同學,盡力想辦法解決他們的問題,並告訴他們老師的教學理念和所採取的教學方式之必要性。私底下與他們聊天找出無法適應課程的原因,分析各種因素,詳細討論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學習挫折,以尋求改善之道。老師本身也要有所體認,當你已經盡心盡力、全力以赴後,如果學生的學習狀況還是無法改善,尋求其他管道的協助及建議是必要的。



轉載自:樹德科技大學 教學卓越計畫教師教學效能實用手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tstu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