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教學經驗分享 (5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如果我是台下的學生~

還記得那天是10/17,星期五,我當天早上正巧北上到台北市和平東路的國科會參加會議,在搭乘捷運木柵線前往科技大樓站的途中接到教務處劉小姐的來電,通知我今年獲得學校的教學傑出獎,並告知要出席11/03教學優良教師經驗分享研習會。說實話,當我聽到此一消息時,行動電話差點沒從手中掉下來,在此之前,我僅知道被系上長官推選為資工系教學優良教師,如果有好消息的話,頂多是晉一級獲得院上教學優良教師,從來沒有想到這通電話竟然是通知我獲得這個樹德科大在教學工作上所設立的最大獎項。當然,在意外之餘,首先要感謝樹德科大的朱校長、謝副校長、陳教務長、陳龍銘院長、吳鴻志主任與眾多長官及同仁們的抬愛,讓我在今年獲頒此一殊榮。

說到教學,個人自認沒有什麼傑出之處,其實我和各位老師一樣,都想把自身所學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並把學生教會、教懂,不過學生肯不肯學?學不學得會?那又是另外一項問題了。在樹德科技大學資工系擔任助理教授是我的第一份專任教職工作,回想當初站在教室講台前,很努力地把課本習題介紹完畢時,我驚覺台下的同學不是一臉茫然,就是趴在桌上睡覺,這還算是好的,另外還有幾批人在聊天,看漫畫,更有部分同學早已翹課,沒想到我花了十幾個小時,精心為這堂課所準備授課內容,得到的竟是這種回應!看來一定有什麼地方需要有所改變。於是我想起自己當學生的時候,哪些老師上的課能吸引我,若今天換成是我坐在台下當學生,我會對我自己講課的內容有興趣嗎?重點來了,我突然發現我太心急了,我竟想把這章節的內容外加所有的習題在這短短的三節課中全部講授完畢,這些份量對初學者實在是太多了;如果我是學生的話,大概會覺得壓力超大,這位老師把我們當天才嗎,一次教這麼多,前一個習題都還沒理解就接著講下一題,只會一直講課本的東西,連續聽三節不翹課不睡覺已經很給面子了。看來要吸引同學上課,提高同學的學習興趣,我首先要調整心態,把自己當成聽課的學生,當成第一次學習此課程的學生,若連我本身都無法認同我自己的教學方法,更別指望樹德科大的同學能聽得懂我所上課的內容了。

體認這項重點後,我逐漸調整上課的內容,隨時留意同學上課時的反應,講義內容以同學必須要學會的重點為主,其他的部份則列為補充教材。經過幾學期的實際教學測試後,很明顯地,我發覺教得多不一定對學生好,與其在一節課中教給學生10個他學不來的定理,不如好好地花同樣的時間,讓他把其中較簡單的(或是較重要的) 5個定理學會,日後方有機會再講授其他進階的部份,『把簡單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除此之外,我上課時會增加一些與授課主題有關的內容來增加同學興趣;例如,在介紹離散數學及圖形理論中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橋問題(Seven Bridges of Königsberg)時,順便透過Google MapGoogle Earth讓同學看看哥尼斯堡七橋的現況,導引同學找找目前哥尼斯堡還有七座橋嗎?(: 答案列在本文末端)。在介紹Diophantine Equation時,引用終極警探III電影的片段,讓同學利用剛剛課堂上介紹過的定理來解出影片中未交代的水桶問題:『如何使用3加侖5加侖的水桶,盛出剛好4加侖的水?』(: 答案列在本文末端)

當然,學生是有惰性的,以前當學生時,如果明天沒有考試,想必當天沒有幾位同學會認真讀書,加上現在網路遊戲發達,若不適時地逼迫學生讀書,他們的讀書時間大概會全花在打Game上。我的做法是隔週小考,考試的題目就是上週講授的內容,而小考的題目又可能會出現在期中考或是期末考中,小考、期中考、期末考佔學期成績的比重分別為40%30%30%,逼使學生務必前來上課,平日就要複習;同時各次考試的成績均不記名上網公告,讓學生了解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打混同學的成績一定會比用功的同學低。說到這邊,我要特別感謝系上教學助教(TA)在小考考卷批改上的協助,減低我不少閱卷的負擔。在考卷批改上,我之前會部份給分,也就是某題目學生只答對前半段,我會給學生該題50%的分數,後來我發現這樣會害了學生,我們資工系的教學目標是訓練同學日後成為一位合格的資訊產業(IT)工程師,而IT業界是不允許有Bug存在的(: Bug在這裡指的是導致程式執行錯誤的小錯誤)10個題目,每題都僅做對一半,還不如好好地把5題做對。為了導正學生的態度,我改考卷採用全對方給分的嚴格策略,結果就有不少同學拿著考試卷來問我:「老師,我這題起碼前面有做對,為什麼給我全錯呢?」我回答這些同學:「如果今天你去買電腦,價格只要1/2,不過功能也只有一半,你還會買嗎?LCD螢幕上有一個亮點就不會有人買了,何況是錯了一半呢?考卷上的分數是一時的,學習態度則會跟著你一輩子,之前來不及學會沒關係,只要從現在開始,抱著將每件事情做到最好態度,即使現在開始努力也是來得及的。」

站在台上講課時,只要偶爾把自己放回台下,想想自己如果是學生,自己問自己剛剛這樣的上課內容我會接受嗎?透過這樣的逆向思考,相信學生可以學得更多更扎實,我們也可以從教學工作中獲得更樂趣與成就。最後,我將文中兩個小問題的答案列在此處,供各位老師參考。

 

Q1: 目前哥尼斯堡還有七座橋嗎?

A1: 有兩座橋毀於二次大戰的盟軍轟炸,目前僅剩5座橋。

ET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 Rid of Old Habit
準備上課簡報時,我喜歡從一張白紙開始…
把Power Point的樣式、字體、表格、規範暫放一邊

Make ONE Point in a Single Course
將每一堂課聚焦於一個主題
從不同角度思考、整合跨領域看法、提出一個重點學習目標

Create a STORY about the Main Message
我喜歡為課程主題創造一個故事

ET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獲得教學績優這一學年所教授的課程跟我過去所教的課程有很大的不同,這一學年所教的課程大多數是新的課程,是我過去從來沒教過的課程,因此正式授課之前,內心有些戰戰兢兢,不太像有十年教學經驗的樣子。

也許因為內心戰戰兢兢,所以在開課之前的寒暑假、以及正式開課的學期中,花了不少時間準備,整個學年教下來,自己也覺得成果還不錯。過去幾年常常都開授自己熟悉的課程,一教再教,感覺自己的教學熱情不復以往;這一學年教授新的課程,覺得自己的教學熱情有些復燃的跡象,感覺很不錯。

還有一點與過去幾年不相同,就是這一學年來,自己的課程幾乎只開在大學部,只有一科開在研究所。以前喜歡在研究所開課,無非是因為研究所人數少,而且可以藉此尋找一些志同道合的研究生來共同研究論文,因此喜歡在研究所開課;但也常常因為如此而忽略了大學部的課程。經過這一學年的調整,感覺上大學部的課程,收穫比上研究所似乎還多一些;所謂教學相長,在此獲得很好的印證。

總覺得對一個念到博士的大學教授而言,教學的障礙不應在學識或專業知識,而是在教學方法與熱情。我自己也期待在未來的教學生涯裡,近期復燃的這股教學熱情能夠持續,並借勢轉化成為自己改進教學方法的動力。


ET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間過得真快,一眨眼間,回國已正式邁入第三年,而我帶的導生們也由青澀緬腆的小大一,蛻變成有主見,在課業、感情、活動、工作中忙得不可開交的大三生。記得剛到學校報到時,得知我要擔任新生導師時,心中忐忑不安,因為我自己也算是半個「新生」。顫顫兢兢接下這個職務,新生訓練的前一天,平日碰到枕頭就睡的我,竟然輾轉難眠,因為我不斷地在作情境模擬,設想著各式各樣的突發狀況。還好學生們都很捧場,沒有人顯露出不耐煩的樣子,所以一顆七上八下的心,終於稍為安定下來。

課程的教授對我而言也是另一項挑戰。首先是課程的安排,當我得知要教授英文演講時,內心的焦慮真是無法形容,因為演講一向是我最弱的一項,而與我相熟悉的友人在聽到這個消息後,則是狂笑不已,因為他們都知道我多麼痛恨做正式的演講,更遑論教導學生在正式場合演講了。但是既來之則安之,所以在對自己做了一番心理建設後,我就上場了;從最開始的克服上台恐懼感開始教起,到發音糾正、寫稿、模擬練習,直到最後正式的演獎。一個學期下來,雖然學生的演講離「專業」這兩個字尚有段距離,但是至少多數的學生以能掌握演講的基本竅門。而這門課也成為我最喜歡教授的課程之一,因為我也從中學習到許多知識,進而幫助我克服對正式演講的恐懼與痛恨。

與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亦是教學的另一項挑戰。多年來,我已經習慣於互動式、小組討論、自主性學習、以及與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但是由此而衍生的教學方式卻遭到嚴重的考驗,使我陷入長思。我目前仍在尋找一個如何能教導學生能夠獨力學習,並且把學習當成是生命的一部份,而不是只是型式上的,或是為應付考試而讀書。而我相信,生命美麗的地方在於一系列的挑戰,以及不斷從挑戰中成長,而這也是教學吸引我的地方!

ET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實在的,筆者才疏學淺,在教學上並無任何特別傑出或獨到之處。此次僥倖獲選為96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奉命在此作教學經驗的分享,令多年來僅靠一招半式闖江湖的筆者感到非常惶恐。為了不辜負學校的錯愛,謹提供以下濫竽充數的教學心得與大家分享,疏漏之處,懇請見諒。
教學理念
1.Learning as conceptual change.
2.Teaching as story-telling.
3.To be educated is not to have arrived at a certain view but to travel with a different and more enlightened view.
4.The task of education is to destroy the tyranny of the local and the present over the imagination.
教學基本原則
1.有感而教 (Teaching from the heart.)
2.寓樂於教 (Learning with a smile.)
3.去蕪存菁 (Less is more.)

ET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學的工作,就過程與方法而言,是一種科學,也是一種藝術,更融合了哲學的理念。就講求效率上,是科學;就彈性應變上,是藝術;就理想堅持上,需要哲學導引。因此基本上,每一位老師在開始要成為老師之時,都應該會建立起自己明確的教學觀。
教學當然要先了解自己的對象,現代大學生常被認為在個人與對等主義抬頭下,自視高、敢要;極力爭取自由,但無法自治自立;有很多意見主張,但思想不夠周詳;願努力上進,但意志不夠堅定;不斷追尋自我,但不敢肯定自己;理想高遠,但缺乏實際行動;有服務熱忱,但遇挫折常流於偏激;想追求完美,但容易半途而廢;知識的汲取龐雜,但缺乏統整能力;希望充實自己,但不諳求知的方法;好奇心強,但沒有鑽研的毅力。而樹德的學生多來自中下階層的家庭,在升學的經歷中,對學習較缺乏信心、處於較被動、需要督促的狀態;打工時間太多、熬夜、有時精神不濟;上課時不吵不鬧,但你不知他是否懂了。
因此教師便得依現時情況體認與熟知自己的角色任務了,包括除了具備良好的專門知識外,也要對教學工作感興趣,知道學生的個別差異並熟練怎樣有效教學;對學生保持合理的期待、對學生未能及時達到目標之行為不易怒、不嘲諷;更常需導引學生發展正確的價值觀、激發目前學生逐漸喪失的學習動機;瞭解學生的同儕文化、留心教室中的比馬龍(pygmalion)效應、給學生的分數要有所根據,即具備正確的教學評量概念。可以的話,尤應重視教導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與策略、注重其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態度的養成,以發展自我導向與終身學習的概念;行有餘力,可以再培養一下學生的情緒管理、提升人文涵養,具備將來服務社會的處世技能。
至於教師應不斷練就的有效教學技巧,應包括瞭解學生的舊經驗及起點行為,才開始教學;教學中應有的闡釋引申、提示說明、示範操作、提問發問等的內容程序,最好上課前能都做檢核安排,足夠的備課時間顯得很重要,以免教學中邊說邊找、邊做邊讀的零亂分心現象。上課有時需要突破理論的艱澀時,還要善於舉例說明,與實際應用相結合,你會看到學生恍然大悟的喜悅;要善用增強技巧和激將法,給予學生成就的滿足與失敗的挑戰;當然教師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很重要,上課言之有物,音調清晰、富組織能力,讓學生能懂得你所陳述、所組織的學習材料。上課時也不妨多培養幽默感,幽默的老師比較理性隨和,能欣賞及突顯自己和別人的優點,也會承認和改進自己的缺點,是屬於較好相處的人格特質;而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能按時下課,一天中讓師生均能獲得完全的休息,並為下一節課預做準備。
學生常常會因為喜歡這位老師,而喜歡這門學科。因此老師除上述外,也要涵養寬廣的胸襟,對學生公正無私、賞罰分明;合理的要求學生,時常激勵、勸導、安慰學生;常與學生溝通,關心學生的未來,經常和學生打成一片;課堂上永遠帶著微笑,常表現樂觀、開朗、客觀、理性、友善、包容、接納、聆聽、讚美與支持學生的良好形象。
就師生互動的技巧方面,開學第一節課,對目標期許與應有的相關約定很重要,例如上課手機開可以,關成震動的,以不影響上課為原則。尤其最好在開學後最短時間內能叫出多數學生的名字,記住學生的特質、喜好、綽號等,使學生感受老師的關心。固定每週與一些學生見面,接觸與了解學生的次文化,減少師生間的隔閡與距離。校園偶遇學生,可以閒聊陪他走一段路。可以的話建置個人網站,留有像「酸甜苦辣留言版」、「討論區」類似的信箱,否則也要讓學生知道你的電子信箱,歡迎學生表達心聲與感受。平時有空多參加學生的聚會與休閒活動,多帶領學生走向戶外,偶而配合課程一起做生態、文教機構等的探訪,除增進了師生情誼外,在學習印象中也最為深刻。
最後,自己平時要能常轉換心情、樂於工作、愛在教學,隨時做一個自省的老師,以教學為職志,不放棄學生,帶好一個算一個。學教育的我,每當鑽研這些主題,對所謂「教學優良教師」的頭銜,實敢望而不敢即,唯以此文內容常做為自己的標竿,警惕自己、勉勵自己、也實現自己,願與大家分享之。

ET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進入樹德科技大學近兩學年,感謝校方主管及同仁的信任與支持,讓我有機會在此為學校及學生們服務。教育是百年大業必需耐心的播種灌溉,用愛心照料及呵護,以平常心觀察其成長。古人云:得英才而教育之,人生一大樂事。
從事髮藝教育近貳拾年,在我的專業領域中學習者通常是因家庭因素的失學者抑或是對書本不感興趣的中輟生。依我的經驗及觀察引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是關鍵,很多時候在未設定目標的情況下,學習是被動的,當目標明確後學習會是自發性。
其次為設定教學及學習的目標。教學的目的必須與學習成果相符,授課進度與學習者的程度及吸收力一致,始能教學相長相輔相成。
再者是課程規劃及執行。由淺入深,深入淺出,並彈性調整教學方式及內容。根據學生的學習反應及成效,加以調整教學的進度及方法,因為每個人學習及接收資訊方式不盡相同,因此授課方式及流程,必須以能觸發學習者的視覺、聽覺及動覺三種感官的授課為原則,方能使學生在極愉悅的狀態下學習成長。
而教學評估則是審視授課者的課程規劃與執行及學習者學習成效的結果。學生的學習成績,等於授課者的教學成果。
當你用滿滿的愛心、耐心及平常心來經營每一門課時,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我相信每一位學習者都是獨一無二的,當你敞開胸懷接受其獨特性,他們會帶給你無限的驚喜!
When you greet them with an open mind, they will give you great surprise in return.

ET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應外系已進入第十年,今年是連續第三年獲得教學優良教師的殊榮,回想起剛教書時的我與現在的我,教學經驗的累積讓我更能自若地與學生相處,慶幸的是,對於這份工作的熱忱並沒有因為時間而消逝,這個從小就嚮往的行業讓我在人生當中獲益良多,抱著「做善事」的心態,其實我真實體會到的是教學相長的重要性。
每年學生來自不同背景,有著不同的能力,或許素質並不如期待,但是對於學生,該重視的並不是起點行為,而是學習過程。因為他們的學習態度普遍較為被動,程度原本不佳,不知道如何學習,或學習動機不強,老師願意用心與他們互動其實比任何的教學法重要,尤其是要「不怕花時間在學生身上」,這樣能讓學生感覺到不被放棄,感覺到希望。每當學生不管是不預期或者約定好來尋求課業上或者生活上的協助時,如果老師能因為被學生信任而進一步瞭解他們的需要,師生的互動就會暢通,因為他們願意親近老師,自然而然的,對於老師的要求與期待,他們會因為信賴而願意去達到。在每次的付出當中,我很清楚不會有實質上的報酬,沒有做研究時的成就或獎勵,但是在傾聽學生問題的時候,我看到了更多的人生經驗,也刺激我必須一直思考還有調整面對事情的態度,在幫助學生的同時得到了學生的信任,這些反而讓我在小小的生活圈裡頭,更貼近下一代的想法,也有助人的快樂。這樣的過程是互利的,是正面的。
除了用心外,要真心來感動學生,每當我不經意地關懷學生的近況時,我是真的想知道他們過的好不好,跟著他們笑,跟著他們難過,跟學生在一起時,除了課堂上我必須是個嚴格、認真的老師外,私底下,我們就像朋友和家人,分享秘密,我不會刻意隱藏自己的事情,隱藏自己的感動,有時學生看到我的部落格文章,知道我最近的心情,他會刻意來找我,不為自己的事,只想給我打氣與鼓勵,我們彼此就是在真心對待中,增進關係,我也發覺這樣的學生上我的課時越發認真。
最後是細心,對於自己的教學要處處細心,在教材上要求自己要適時適量,教法要因人而異,答應學生的事情要確實做到,不給錯誤的知識或訊息,仔細觀察學生的學習情形,要有足夠的敏感度,瞭解學生的學習成效與動機,及時給予幫助,如果能主動發現學生的問題,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受重視的,即使學習成就再低的學生都不喜歡當隱形人,所以在一開學時,努力記住學生的名字,是我接近學生的第一步。
簡言之,老師只要本著用心、真心與細心的待人原則,學生久而久之自然能感受到老師的認真態度,並進而效尤。即使學生的程度無法突飛猛進,也能循序漸進改善。我們能期待的是學生的學習態度改變之後,進而能影響其往後的生活與工作態度。這樣的結果才是教學的最大成就。


ET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所開設的課程有兩種:〈國文-經典選讀〉與〈國文-文學欣賞〉,這兩類課程都屬於大一基礎必修課程,前者偏重理性思惟的探討,後者則重情感的表達與感受,課程設計的重點不盡相同,其背後所希望達到的教學目標也不一樣。不過因為我的專長在文學,經營「文學欣賞」課程的時間也比較久,因此就以國文-文學欣賞〉課程的教學經驗分享為主。
  中國偉大的文學作品不勝枚舉,很難在短短18週的上課時間內全面而完整的介紹,因此我的課程重點並不在要求學生必須「知道」哪些文學作品,而是「如何」閱讀與欣賞文學作品豐富內涵;希望學生在修了這門課之後,能夠具備最基本文學作品的分析能力。這樣一來,即使學生將來沒有機會再修文學類的課程,也能在既有的基礎下,慢慢培養自己對文學作品的獨道見解,並發掘作品更深刻涵義。在上述的概念之下,〈國文-文學欣賞〉的課程設計就以討論的方式為主。討論的課程有許多技術性的教學技巧有助於課程的推動,像是討論單的設計、分組的人數與方式等等,不過我認為最重要的關鍵還是在「抛出一個能引起學生興趣、也值得討論的問題」。老師丟出的問題,可以先找與學生生活接近的議題切入,從比較具體的、與生活經驗相關的問題開始,然後再慢慢帶入一些比較抽象、需要思惟的討論主題,把握「由淺入深」的原則;並且在過程中適時地丟入討論過程所需要的相關知識背景,才能使討論更加充份而有意義。
  我是通識學院的老師,比較沒有辦法像其他各系的老師一樣,有屬於自己的學生,可以陪伴他們四年,一路看著他們成長。尤其我的課程都集中在大一,幸運的是可以看到學生最懵懂而清純的樣子,不過,我也貪心地想知道他們稍微長大了一點之後,對待事物的角度又有什麼不同?尤其國文兩種課程的設計,不論是思惟的或情感的,若有成熟的心靈參與,必然使課程的討論與分享更加豐富。


ET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在一千二百多前年唐朝文學家韓愈就提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根據教育部國語辭典解釋,傳道:傳授哲理或宗教教義。授業:傳授學業。解惑:解釋心中的疑問。古時候的教師功能在「傳道、授業、解惑」偏重在「教學」的功能,現在大學教師的功能除了「教學」,還須肩負「服務」、「研究」。因此,要取得三者之間的齊頭並進或平衡就更加困難。再加上當前教育部對大專院校教師升等的評量機制,過於著重「研究」績效,國內大專院校聰明的教師幾乎都把「教學」、「服務」、「研究」的排序,改為「研究」、「服務」、「教學」或「研究」、「教學」、「服務」。「教學」的地位已經明顯的被「研究」給取代,甚至被「服務」所取代,大學教師見面以比「I」為傲,不在以「作育英才」、「桃李滿天下」的教學成就為樂。所以現今大學老師在感嘆學生程度大不如前,其原因除了進大學門檻的放寬之外,另一個最可以歸因的理由則是大學老師已不再專注於「教學」,也不樂於「教學」,自然就不專精於「教學」,也不善於「教學」。故再此願意一起喚起大家對「教學」的重視,重新找回它在大學教育的價值與重要地位,國立學校教師的薪水可能大部分來自於政府,老師滿足政府的需求與規範無可厚非,私校大部分收入的則來自學生家長,學生家長支付學費的目的在於專業委託(OEM)教化子女,所以身為私校的教師在不失付費所託的基本原則與職業倫理,戮力「教學」與「服務」學生的任務,更是責無旁貸。
以下提供幾項個人的教學心得:
一、課前
1.分析與了解學生學習需求差異(不同學制、不同科系、不同年齡)與生活型態
2.確認教學目標、因材施教
3.養成平時蒐集與課程相關之案例、資料與情報,並做系統的歸納
4.適度的課程設計、規劃與完善的備課
5.多元評量設計、有教無類
6.課程行銷規劃
7.導入實務案例於課程

ET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次承蒙資院同仁的抬愛,方得有機會在此大言不慚的跟先進們分享教學經驗。進入樹德轉眼間也快2年半了,由剛進來時的陌生到現在和同學們打成一片,實在是相當有趣的際遇。
由於本身所教授的科目皆為理工相關,免不了的數學推導、邏輯運算以及各式各樣的物理符號總是無法讓學生輕易的接受。然而一個理工科學生若沒有紮實的觀念與實作技巧,將深深影響其爾後進入業界的發展。還記得蒙特梭利曾經說道:
I hear and I forget!
I see and I remember!
I do and I understand!
畢竟數學只是描述這個世界運作的一種簡化語言,為了增進學生上課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學習意願及理解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盡量設法將枯燥的公式與生活中的事物連結在一起,再搭配一些具有聲、光、電、熱的演示實驗以增加課堂上的趣味性。目前所創作的示範實驗,多藉著定期參與物理教學研討會、閱讀文獻期刊、實際生活經驗、上課教材以及網路資源來進行開發。透過這兩年的嘗試,我發現學生的昏睡情況確實有所改善。
除此之外,本校圖書館中典藏許多相當棒的影片,每當課程進行到與特定影片相關的內容時,先簡單講解一下觀念,再讓學生觀看影片內容,最後則進一步的計算給學生們看,甚至藉由影片的內容出習題給學生練習,都可以有不錯的反應。不過,在我過去的教學經驗中,也曾經出現學生於觀看影片的過程中昏睡情況加劇的現象,所以建議還是要挑選內容有趣一點的影片。以我個人的經驗,discovery所拍攝的影片通常較能吸引學生的目光,其餘如youtube網站也會有相當多可借鏡的教材。利用上述這些方式,老師不但可以輕鬆的將觀念表達清楚,而且不會讓學生霧裡看花,達到快樂學習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學生在自身權力的認知上呈現大幅度的成長,所以在成績的評定上需要格外的注意。一般來說,只需掌握“公平”的原則,同學多半都能體會老師的苦心。若能夠搭配學期成績送出前,主動找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諮商,一來可以讓學生對於自己不理想的成績欣然接受,二來也可以最直接瞭解自己上課的缺失,做為未來課程改進的方向。目前學校雖然已經有問卷調查的措施,但若能夠直接聽取學生的心聲,其建議會更深入重點。
對我而言,教學是一個相當快樂而且特殊的工作,其特殊點在於教師能從「教」的過程中,不斷達到「學」的境界。因此,能夠不斷學習並傳承給後來者,是我一直引以為樂的的事情。

ET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學對我來說不只是一份工作,同時也是一種享受。
透過教學我看到學生也看到自己,透過教學感受到學理與生活的脈絡、「對應關係」和「教學相長」。
在設計學院,如何培養學生的美感與創造力,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為達此目的我選擇從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學習,並以「不擇手段」的方式接近它….。

ET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憶中大學時代印象最深刻的是沈以正老師,他常常拿著他自己蒐藏的古玩到課堂來跟學生們分享,我永遠記得沈老師一邊把玩著手上的古玩一邊說著古玩的歷史和特色,就這樣一從唐三彩到玉製鼻煙壺,從絲路到明清的字畫,無不一一地在老師的帶領下心領神會。老師的教學像唐吉柯德一般帶著我們穿越古今講述一個接著一個複雜且艱澀的工藝形式,成功的為我們轉譯了形、色、材質與技巧結合下的工藝創作,始成為每個學生心中創作的能量。

回憶初來到樹德教書時常倍感無能為力的情緒,因為面對課堂上不時瀰漫著一股焦躁的氣氛,這樣的學習環境讓我很困擾,學生浮動的情緒往往讓我找不到教學的重心而失去耐性,學生常因不想上課而給自己許多充分的理由缺席,下課之後也匆匆的趕著打工、約會、趕另一堂課的功課…,我很想知道學生為什麼缺席、上課恍神、不專心、不能理解上課內容或不做作業…的理由,幾年下來,透過和學生的互動,讓我改變了我自己的教學態度,除了專業上知識的傳授之外,在課堂上我更想給學生正確的生活及學習態度,因為正確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才是給學生一輩子受用的智慧。
養成專注力
專注力是學習成效的關鍵,而在課堂上對於學生專注力的培養首先必須激發對課程的好奇心或期待,因此在課程初期教師要清楚的說明學習目標,由此激發學生對課程學習的慾望。關於課程目標的轉譯通常可藉由時下受年輕人歡迎的品牌、樂團、歌手或節目議題中找到可能引導學生對課程建構的想像;在教學中關注時下設計的議題或展覽也有助於教學過程中持續學生專注力的養成,另外亦可將個人旅行的經驗或創作的心得作為課程分享的議題,從與學生互動的過程釐清學生的觀念或關注的議題之後,可藉由教師閱讀的經驗建議相關的讀物給學生閱讀,並持續在未來的課程中持續討論,如此可在無形中強化學生獨立思考的專注力與表達能力,並能在凝聚創作認知的概念。
學習持續力
相信大家一定都知道所謂「持之以恆才是學習成功之道」,這是個知易行難的道理;很多學生都會說沒時間做作業,曾經我要學生敘述一星期的作息,很驚訝的發現大多數的學生往往連自己都說除了打工沒做什麼。時間,往往因為不懂得如何適當的規劃而荒廢了,因此協助學生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是培養學生持續力的關鍵之ㄧ。首先在課堂上協助學生共同規劃此課程學習的重點,並配合個人除了上課及打工之外的時間制定規律的生活作息,往往一開始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實踐,但經過一、二個禮拜之後就需要藉由課堂期間透過同學之間互相的鼓勵或打氣,繼續持續執行下去。
自信就是創意
創造是一每個人自信的表現,一個人對自己越有自信其創作力就會越強,學生的自信心須從每一次的鼓勵和讚美開始,因此老師在課堂上對於學生的作業不忘一聲鼓勵或讚美,學生就能多一分的自信。「千里馬」也須伯樂的肯定,老師在課堂中觀察著每個學生課堂的表現與進步,更建議適合的競賽鼓勵學生參予,就是激發學生自信的重要推手。
盡管如此,在教學的過程中難免有些學生的表現令人欣慰也有些令人遺憾、惋惜,但是「相逢自是有緣」,我願以祝福的心祝福每一位學生都能在畢業之後生活的更自信更喜樂,相信這才是教育真正的目的。

ET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回憶當年學生時期,總覺得當大學老師很輕鬆。課少、假多、輕鬆講。如今時空轉變,大學畢業二十年,已是大學老師的我來說,當一位大學的老師還真不輕鬆。必需具有一顆年輕的心,能和學生打成一片,更需要隨時等待學生的來電或nsm的討論,幫學生解決問題。
由於產品設計,是需要配合市場的脈動,每天都有新產品、新技術、新的生活型態出現。想起六年前還在當設計師時,由於不能常常出國,又想了解國際設計趨勢,每天都看不少設計相關書籍,有時候同一本書,在一天內都會翻閱兩三遍,希望從中獲得新的靈感與創意。如今當老師,當然沒辦法無時無刻都在看書,但我們也需抽空看相關的設計書籍,才能指導學生。在造形設計上,產品的造形就如文字一樣,必需熟讀吸收再透過個人的生活體驗與咀嚼轉換後,再創造出新的造形思維。所以當一位設計系的老師,不但每年都需更新教學內容,讓所備課的內容即豐富更可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需無時無刻自我充實及備課來保持實力和一顆年輕且有活力的心。讓學生落實與市場接軌,好為四年後做最好的準備。
在這幾年的教學當中,看著學生從初學懵懂缺乏經驗到畢業成果的展現.....四年當中的學習、磨練、被調教和眼光的被開啓等,都可看到同學們的成長及努力用心。如何讓這些學子,在未來面臨各大設計院校的能力競爭之下,可以有較專業及突出的設計能力,是我的一大責任與義務。但在面臨目前的大學生,自我意識較強、較難體貼師長的心腸,在帶領其間,不免會有一身氣。如何與學生溝通、互動這成為我一大功課,雖然需要更多的時問溝通及催促,雖然辛若卻也值得。經由每一次的封論就拉近了師生的距誰,在給予適當的建議及指導後。大多能如期的完成作業進度。
設計除了天份以外、更需要有開闊的視野,強烈的企圖心及一顆肯受教的心。就讀本科系的學生,多半是來自於設計課的學生,就個性而言較個性化,不受拘束,思想較直接,要如何在天馬行空中回歸到設計功能上,還需要不斷的延升自我的眼界和實際的經驗累積。再則南北的資訊接受有異之下,如何鼓勵學生接受更多更有利的資訊、創意的點子,甚至讓學生參與各項的國際設計比賽提升設計的面向及國際觀等勢在必行。有良好的實際經驗更是自我提升的最佳捷徑。
能在教育界佔有一席之地,是我在學生時期想都沒想過的事。但這一路走來,從學生、設計師到老師的身份,更讓我知道學生的需求,和我身為老師應給學生的東西是什麽。而學生們所帶給我的也不只是上課時師生的關係,有時也像朋友一樣。希望他們從學校離開後,能發揮所長,在業界能有良好的表現,不僅為校爭光,更會為我帶來莫大的鼓勵及安慰。期許之~

ET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二個10年
來到樹德已經第10個年頭,以往被認為的「敬老尊賢獎」今年突然接二連三地跑進我的教學生涯,如教育部服務滿20年優良教師獎、本校服務10年績優獎,這些獎使我不自覺得思考「我是不是老了?」。第一個10年我任教於國民小學,那是第1次被頒發教學優良獎,如何被評選我已忘了,只隱約記得考評的主要指標好像是服務年資。
第二個10年再次被獲選教學優良教師獎,難道「資深教師=教學優良」?這個答案在樹德科技大學不是「=」號。自本校設置教學評量機制起,終於可以不再以自己主觀的觀察來判斷學生的學習狀況,而是透過客觀的評量分數來獲知學生對課程整體的評價,並且可經由學生填答的程度來了解他對老師教學的準備、教學的態度、教學的方式、課程的需求、評量的難易和學習滿意等。除此之外,也可透過統計平均數和標準差來比較同門課程、同系課程、同院課程和全校課程的差距。以上種種學生的學習反應,在以往或許須要經驗的不斷累積才能精準的判斷,也就是熬到「資深教師」才可能擁有的功力,但是現在因為教學評量機制的輔助,提供更精確的資訊,使「資深」的年限縮短了。
初入教育界時經常聽到資深前輩說:「教越久熱情越減」,似乎「資深教師=沒熱情的教師」,這個答案對我而言不是「=」號。自國小教育環境轉入大學教育,教授對象也隨著轉換,以往只須按照既定教材進度的授課方式,現在全然不同。我面對的是多元環境下成長的大學生,他們的思想不再如小學生單純;學校各院系又有特色發展規劃,單一教本教學已不能符合潮流,必須思考創新教材、實施創意教法。如此的改變讓我從資深又回到初任教師的心態,努力的思考課程發展方向、學生該獲取哪些知能與技能、教材教法的選擇與調整等,當「以學生為本」的建構個人教學環境時,我突然感受到心境越來越充實,動力越來越大,且每年的調整,心境也逐年的增強,好似教學熱情不斷地湧現。
回顧這二個10年,學習的對象截然不同,接觸的教材教法也截然不同,教學評鑑機制更是天壤之別,但唯一相同的是「教學熱情」的不減。我不確定還有沒有下一個10年?如果有,我願意維持「教學熱情」,不會因為「更資深」而減滅「教學熱情」。

ET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對私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的幾點看法
:一個教《憲法與人權》教師走進教室心境
一、對通識教育的幾點看法
1.中華民國憲法立憲之初已揭示追求教育權實質平等反對教育階級複製
憲法第159條、第160條、第163條及第164條清楚得知中華民國立憲之初即已揭示追求教育權實質平等反對教育階級複製。是故,本應該依此憲法的基本精神以及保障弱勢優先順序精神明確傾向下,所有的教育立法與執法,都應該朝向著相同的方向去運作,尤其是以教育為職志之行政機關與機構。但太多證據顯示我們現行教育制度不僅背離憲法的基本精神,還強化教育學習層級,甚至政府的學制無不充斥著階級結構,以作為促成資產階級文化霸權的代理人而已。

2.通識教育具有內在階級性格,加上現行形式平等教育的結果,科技大學的學生早已受傷,私立科技大學的通識教育應努力帶給學生通識素養一定程度的提昇

所謂的明星高中學生進入明星大學、弱勢學生進入科技大學,沒有太多意外就讀四年私立大學,也不會的得到國家較多幫助(公、私立學校間的差別補助及學費上漲仍有利於公立學校的學生)。是故,試問在這樣的情況下進到私立科技大學,那麼這些學生的通識素養有可能後來居上?還是越來越瞠乎其後?到最後不可否認的,這些學生只會有更多生活殘酷必須面對:被認為是庸才、被歧視、不容易找到工作等。至此,形式平等教育的結果,科技大學的學生早已受傷,私立科技大學的通識教育應努力帶給學生通識素養一定程度的提昇。

ET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下午,太陽高掛藍天並努力的散發它的熱力,陽光下行走的我,眼睛不經意的微瞇了起來,短袖的衣著下,不受保護的皮膚微微感覺刺痛。此時只好快步行走,希望能盡快避開陽光的熱力,內心盼望著早一點到教室吹著冷氣輕凉一下。從校門口走到圖資大樓,路上看到年青學生,有不少人都經過打扮,絕大多數的他們抓了抓頭髮,作了一些造型。回想昨晚經過成大校園,看到不一樣的學生特質,在那裡,大多數的學生多為素顏打扮,但整體來看卻多了些書生氣息。於是邊走邊思考著兩校的學生似乎有哪裡不太一樣或是一些共通點,但卻又說不上來。忽然靈機一閃,就某個程度來說,兩校學生在某方面有著相同的執著。

記得參加一次教師座談會中,中山大學鄭英耀教授精彩演講中提到了解七年級生成長的背景將有助於教師了解他們是如何思考。社會上速食文化的引進如麥當勞,國內外情勢的聚烈變化,不知不覺地潛移默化正在成長的他們。在這樣的環境下也許是造就”草莓族”的他們的因素之一。普遍給予人碰到事情易於退縮,壓力無法承受等負面印象。但我認為這終就是我們加諸於他們身上的名詞,透過適當方的引導應該可以幫助他們脫離”草莓”一族。也許我們那個年代的教學方式已不再適合他們,老師必須在教學方式作一些修正,來符合他們生長環境背景與需求。然而,教學是需要經驗的累績的,課餘中我也不斷的如何和學生在教學上有良性的互動。我認為學習動機是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是最基本的條件之ㄧ,讓學生有動機進入可成學習才能真正的吸收知識。如何讓學生投入學習也是我思考與設計課程的基本元素。在課程中我也不斷的針對學生的興趣來調整我的敎學方式。期許學生能跟我ㄧ起享受學習的樂趣,看著學生認真的學習,讓我感到十分的滿足,個人也享受在這樣的模式之中。

這四年多的教學過程中,無形之中個人也作了一些小小實驗。我的教學理念是盡量創造快樂學習的環境,課程內容的設計盡力勾引學生的興趣,先從不排斥課程為第一目的,進而誘發他們對此專業課目的興趣。就如前所言,既然他們對外在照型有著無比的執著,因勢利導他們對內在知識的精進。我想給他們的是學習的動機與信心,我想告訴他們「你們可以的」。對自己的教師工作我給我自己這樣的目標,並期待學生跟我ㄧ起達成。感謝學校給我在教師的這份角色上給予肯定,也感謝系上的老師在課程上的討論與分享,讓我有盡情發揮理想的空間。


ET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個老師,教學各有特色,也各有個人的訣竅。我必須先承認,在下筆前,我根本不知該如何將我的教學經驗分享,因為許多教育理論教學方法都已明述,那我到底該寫什麼呢?幸運的,在求學過程中,遇到很多很好、很特別的老師與同學,甚至是世界頂尖的研究者,他們的教學熱忱與研究的精神,開啟了我對追求知識的渴望,也讓我感受到為人師表的典範;而在工作上,前輩與學長姊的提攜與關心一直是我在教學上最大支持。
剛開始教學時常常會遇到很多的瓶頸,例如:學生的程度參差不齊、如何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致,增加學習動機、如何讓他們上課活潑又可兼顧學業,我個人認為課程的安排對學生是否具有吸引力關係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我是學生,我會期待老師會用什麼樣的方式讓我懂?如果我是學生,這樣的方式是不是會引起我的學習興趣?從學生的角度來設計課程,學生的感覺代表著他對學習的態度;我想,如果我所設計的課程能在某一方面讓學生產生共鳴,便能啟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或對知識的喜好。在設計課程時一定要想辦法讓課程能對學生產生吸引力,至少讓學生知道這堂課對以後一生,不管是從事那個行業都是很重要的,一門學問在人生裡經過思考都能在生活中融會貫通,學得靈活運用。另外,「感性」的學習效果和影響,有時是大於「理性」的學習,在感性下所產生學習興趣,有時候能更有效地激發理性的學習動機和成效。我希望我所呈現出來的「教學」能夠讓學生有真實感受的收穫,對同學畢業後有比較多附加價值。
最近,我嘗試自己在進入每個單元之前,會先想一下我要怎麼進入這個單元的內容,我希望學生不只是習得知識,更需要知道自己為什麼學習這個知識以及這個知識在整個知識系統中的關聯性,我深信透過自己閱讀、自己思考,知識才能成為自己的知識。在教學與研究的路上,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東西,我也把每天的課堂當作自我學習與進步的場所,希望能跟學生一起成長、一起度過大學生活的每一天。

ET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進入學校將近八年的時間,隨著學校軟硬體設備的逐漸充實,個人的教學工作與經驗也逐年在累進。由於所擔任的大都為設計理論課程,面對設計學院的學生活潑特質與動態習性,很明顯的,如果課程只是單純介紹設計理論與歷史的發展,缺乏對現實生活環境設計的比對,打瞌睡或翹課的情況必然在所難免。
如果學生連上課的動機和意願都不存在,哪麼課程架構再如何新穎高深,恐怕也無法有助於專業能力的培養,因此我的教學重心一直都放在如何將單調艱澀的專業知識,改以輕鬆自在、但緊湊充實的方式實施。不時更新內容、綜合學說的傳統ppt檔案已成為基本條件,幸好就讀博士班必須經常進行研究發表的寫作,提供課程內容素材和議題的資料,而經常利用假日時間待在家中錄製時尚設計藝術節目,透過剪輯轉錄和資料庫的整理,並在教學的合理範圍內使用這些影片輔助教學,讓同學將設計理論與目前社會現實結合,整理近日發展的時事與設計相關特質,適時的在課程中作為討論議題,將專業與整個社會文化關係的意象。
教學風格有某些主觀的因素,不同的課程會有不同的詮釋方式,設計史的內容必須以大量的設計作品引證出歷史觀念和脈絡風格,因此解釋作品的社會文化背景和發想關係,是這門課程的主軸。文化經濟學介紹國內外文化創意產業提昇經濟價值的可能,因此必須有大量的文創產業案例提供給同學思考,老師的角色可退至課程主持人與理論評論的角度,讓產業現象影片呈現與討論作為主軸。現代設計思潮課程則傾向將作品與社會文化風格趨勢影片並陳,讓每個主題單元中的設計作品和時代風格背景,讓同學在課程中比對出完整的設計思潮意象。
我相信自從包浩斯以來對設計教育的看法,即設計相關技術能力可以教導,而創意美學只能啟發的信念,在講求實務應用的技職體系中,設計理論教學的工作就在啟發學生的設計創意美學理念,教師對於作品的觀點必須寬廣而多元,舉證論述的來源與背景,讓學生擴充設計視野與想像,課程儘量提供社會文化的描述情境,而非單一的批判或評定作品的價值,畢竟在設計領域的洪流中,我們每個人的視野與專業都有限,未來世界的演變日新月異,設計技職大學生需要的是面對未來專業的熱情和活力,絕非標準答案或是嚴格單一的評價標準而已。
對於學校實施的教學成效評鑑,每位老師有不同的看法,絕對客觀和正確反映教學狀況是不可能,但是定位在提供教學參考與師生對話基礎則是可行的,端賴學校如何向學生宣導教學評鑑方式對師生的意義。有幸得到高分的老師其實也在譁眾取寵與輕鬆給分的流言壓力下,未必就能自我肯定。若能回歸至教育學習的原點,建立自我專業規範與反省能力,當教學工作者不斷自我提升,修正專業論述的方式,結合學生的專業期待,進而發展出正向上昇的優質教學能量,我們的學校將如校訓所示格言,成為真正結合學術、知性、希望、快樂的殿堂。

ET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6學年度是筆者在樹德任教的第二年。也是最快樂最充實的一年!
回顧這一年來,儘管教學活動忙碌,不過,心中卻是無比的喜樂!在工作中如果能因著自己的興趣與專業,並且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上能引發孩子們的學習動機與投入並與他(她)們產生良好的互動,我想這是教學生涯中最大的福份與盼望!這一年來,看著學生在課堂上樂於學習,不論是在EDI通關與國貿相關專業證照的取得上戰戰兢兢,或是在秘書英文期末的國際會展英文創意秀的優質表現,在在充分展現樹德國企人孜孜不倦與旺盛的企圖心!在此,我要大聲的說:國企的孩子們,素莉老師以你(妳)們為榮!
承襲過去一年,在教務與學務的配搭上,仍受到學校諸多單位的鼎力協助與支持,使我在教學與學生輔導的工作上得以順利推展。在樹德任教的第二年,因著與學生有更多的互動,不僅讓我深入地了解他(她)們的想法與需求,無形中,我也成長了很多。對孩子學習的歷程來說,為了達到教學的目的與學生學習的目標,如何喚起他們的熱情?體貼他們的情緒?也一直是我不斷在思考的問題。
從課堂、證照輔導讀書會與舉辦的專業實務講座上,我看到學生們認真、渴求取得國貿專業知識與孜孜不倦準備證照考試的學習態度。能為這群孩子們所作的事,是我教書生涯中最大的安慰!在這群孩子的需要上,我看到了自己的責任,就是這樣的信念,使我樂於傳授與分享我的專業知識與經驗。也因著與他(她)們在樹德的相遇,令我深刻體會到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擁有不同的恩賜。感謝這群孩子們陪伴我走過這段歲月,讓我享受到樂在教書!
此外,我也衷心感謝這些日子來,系助尹婷在各項行政工作的貼心叮嚀與熱心的幫助;系上老師們的相互扶持與配搭;錢主任給予舉辦活動的充分授權與鼓勵;陳院長對於專業軟硬體教學資源的全力支持,以及學校給予我學習成長、奉獻心力的機會。沒有這樣全然的條件,我實在無法以一己之力達成我手上所做的工!展望未來,我滿心期待學生們能擴張自己的境界,善加利用任何學習的機會,為將來做預備,好好充實自己,持續成長與改變,也要因著你(妳)們所做的,結出美麗的果子!
耶和華的祝福滿滿,願神祝福大家!

ET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