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是一項榮譽職,也是一項造福莘莘學子的神聖工作。
在因緣際會的時空背景之下,來到樹德科技大學任教,透過課堂的面對面授課,將留學日本與英國所學的知識與產業界的實務經驗,傳授給這一群活潑、熱情的學生,讓學生能夠在短短的二到三小時內將課程的內容轉化成學生自己的知識,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維持一個人學習某件事情的動力泉源,如何讓學生從上課的第一分鐘到下課的前一分鐘,對上課的內容仍維持高度的興趣,這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主要重點在於知識傳播者(教師)對教室情境的掌握,以及對學生學習態度的導引,也就是所謂的「班級經營」,教師不應照本宣科,而是要讓學生上完這一堂課,深深感受到有不虛此行、欲罷不能的感覺,箇中竅門在於將教材上的知識,配合產業的發展與實務經驗,運用情境式的教學方法,以深入淺出、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方式,來點醒學生對知識的困惑。
「班級經營」是每一位教師的責任,尤其是對程度高低不同的學生而言,更顯得它的重要,特別是要讓每位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她)的學習情形是關心與照顧的,如此才能帶動整個班級的學習風潮,讓同學之間在互相觀摩、互相學習、互相砥礪的情境下,程度好的同學能輔導較低的同學,使班級的課程進度能夠往前推進,而不是一昧地趕進度,造成學生的學習挫折,致使放棄學習的意願,若果真如此,將使得學生、教師雙方面都損失,第一:學生聽不懂就不想學習,不想學習就不會想來上課,就會出現惡性循環的現象;第二:當教師發覺學生人數逐漸減少時,對教學的熱忱也隨之降低,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教學品質。因此,「班級經營」猶如軍事部隊中的「領導統御」,又是一門學問與藝術,身為教師應能放下身段,去感同深受學生的學習歷程,不論是對教材內容或授課的方法,只要能花點心思在這個著力點上,讓學生去體認你是跟他們同一伙的,如此之般,才能經營好這個班級。
最後是上課所使用的教材。科技大學的學生較著重在產業與職場上的發展,因此上課教材的選擇就應偏向實務的應用,尤其是較特殊的、較實作的相關課程,若能由任課教師來撰寫,並將自己在產業的經驗分享給學生,讓他們在步入職場之前,心理能有所準備並擬訂較切實際的生涯規劃,讓學校的教育和訓練,能符合企業公司用人的要求,進而與社會職場的需求同軌。
每一位學生能夠來到學校、進入到教室,就表示他(她)們對知識的渴求,身為一位教師,要給學生希望,有希望就有動機與動力,再配合自己編撰的教材,讓這些莘莘學子能感受到上這一門課是有收穫的,也感覺到自己訂定的目標是可以達成實現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T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